10月10-12日,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》实施工作“十三五”中期评估工作组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进行实地检查。中国红足1世手机足球网科普部副部长郑凯一行先后深入鄂尔多斯少年宫、康巴什第一小学、伊金霍洛旗王府路社区等地检查指导全民科学素质工作。内蒙古红足1世手机足球网党组成员荣昌平、科普部部长高虹,鄂尔多斯市委常委、副市长倪嘉宇,鄂尔多斯市红足1世手机足球网党组书记、主席赵峰等一同参加活动。 在鄂尔多斯市少年宫调研(周亚军 摄) 鄂尔多斯少年宫:科普活动形式多样 鄂尔多斯少年宫是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重点打造的高起点、高标准的校外综合性实践教育基地,科普活动以面向康巴什区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、科技兴趣培养活动和科技主题研学活动等三种形式开展。工作组了解到,少年宫通过开展活动科普、课堂科普、竞赛科普、家校科普,有效提升了广大青少年儿童的科技创新能力。 康巴什第一小学:科技创新教育以点带面 科技创新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之一,康巴什第一小学成立了各类科技兴趣小组,设立了“创新工作室”“机器人工作室”等8个科学工作室,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动。为加强校园科普信息化建设,鄂尔多斯市红足1世手机足球网投入经费20万元,开展“科普中国”校园e站建设工作,命名了10所“科普中国”校园e站首批示范点,以点带面,推动全市240所学校建立“科普中国”校园e站,向中小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科普信息。 伊金霍洛旗王府路社区“智慧科普馆”调研(周亚军 摄) 王府路社区:让社区居民尽享智慧生活 伊金霍洛旗王府路社区“智慧科普馆”,让人眼前一亮。这个建筑面积60平方米的社区科普馆,以高清LED触摸屏和移动端为主要传播载体,通过社区e站大屏,将V视快递、健康养生、安全知识、气候环境、科普报刊、天气情况、社区概况等一系列信息呈现给居民,同时开设了“伊金霍洛旗科普”“科技工作者之家”等本地化栏目,不仅方便了居民办事和了解社区动态,也拓宽了科普宣传内容和范围。社区居民可自行操作“科普e站”设备,只需动动手指,点开电子科普阅览屏,就能方便快捷地查阅各个板块的内容,还能通过手机远程订阅科普e站内容,在家里也能随时搜索相关内容。 恩格贝旅游示范区:打造生态科普小镇 30年来,在各级政府、企业、百姓的共同努力下,库布其沙漠成为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。如今,库布其沙漠变身美丽绿洲,实现了生态生计兼顾、治沙致富共赢,不仅森林覆盖率、植被覆盖度大幅增加,还累计带动沙区10.2万名群众彻底摆脱了贫困。目前,恩格贝生态旅游示范区已成为集“生态示范、科普教育、循环经济、旅游观光、医疗养生、新能源新科技”六位一体的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生态旅游示范区,全力打造“国际志愿者精神、国际友好交流、国家生态技术示范、国家新能源新科技示范、中国沙漠经济示范、国家生态旅游示范”六大基地,建造生态旅游科普小镇。 鄂尔多斯气象防灾减灾科普馆:智慧气象走向公众 鄂尔多斯气象防灾减灾科普馆设有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示意图、气象服务产品、应急指挥系统、雷电高仿真模拟系统、鄂尔多斯《气象发展50年电视专题片》、荣誉一角等展项。参观过程中,大家对气象设施实物模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,并积极参与演示项目操作、实况模拟体验。在讲解员的介绍下,参观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图文展板。展板展示了气象灾难、气候预报、气象卫星、人工增雨等相关知识,气象事业的新发展、新突破和新科技,以及鄂尔多斯气象部门在经济和国防建设等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。 乡村科普e站:打通致富路 “我们村的农民只有实践经验,没有理论经验,通过科普e站能够有机结合。每天只要有问题,就通过科普e站查阅病虫害防治以及科学知识,科普e站的建成对村民的种植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”达拉特旗树林召镇林原村村支书麻三占正在向大家介绍科普e站对村民的帮助。随着乡村科普e站的建立,村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在种养殖过程中所提供的帮助。 “如果村民有事情来不了科普e站,但在种养过程中又遇到了非常棘手的问题怎么办?”郑凯随即问道。麻三占表示,手机就是他们的科普贴身指导专家。有种养殖难题,用手机查找解决方式,学习新的科学技术,已经是林原村村民们的常态了。麻三占说,从2017年林原村科普e站建成之后,村领导班子成员担任起了科普信息员的工作,有选择地将达拉特旗乡村科普e站群中的实用信息转发到村科普信息群中,定期向村民推荐最新农业科学技术,节省了村民大量时间,取得了实效。 剪纸文化科普基地:巧手剪出新生活 这些年,靠一双勤劳的双手和一把大剪,赵美玲的日子越过越红火。在达拉特旗树林召镇赵大剪剪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科普示范基地600平米的剪纸作品展厅中央,两幅140米巨幅长卷《农民纪事图》和《蒙族风情图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。郑凯好奇地问道,“这些作品都是你自己创作的吗?”“赵大剪”回忆起了当时的场景,2008年初的一个晚上,“赵大剪”和老伴追忆过去的苦日子,突然间灵光乍现:“我为什么不把农村几十年的变化剪出来?”于是,一幅历时两年、长达140米的《农民纪事图》就此诞生。在《农民纪事图》中,“赵大剪”通过形象生动的表现手法,把科技进万家的场景体现地淋漓尽致。 在赵大剪剪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科普示范基地调研(周亚军 摄) 在展厅中间,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剪纸作品、手工艺品,内容丰富,形式多样。据了解,“赵大剪”把身边的非遗传承人召集在一起,开设培训班,利用农闲时间教村里姐妹创作剪纸、制作各种工艺品,还主动联系外包厂家对艺术品再加工,增加产品附加值,为乡亲们打通致富增收新渠道,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。她本人还担任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辅导员,免费为孩子们传授剪纸技艺,深受孩子们喜爱,剪纸艺术得到传承发展。(周亚军 编辑:马亚韬) 内蒙古红足1世手机足球网供稿 责任编辑:董艳苹
|
-
-
07-28